模具是工業生產中重要的基礎工藝裝備,有“工業之母”之譽。目前,我國通過模具成形制造(也稱等材制造)的金屬制品約為8000萬噸,與切削加工制造(減材制造)的數量相當。7000萬噸左右的塑料制品和600萬噸的橡膠制品,幾乎全部由模具成形制造。目前,3D打印(增材制造)的產品總量為數萬噸。模具工業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日前,在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上,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武兵書表示,我國模具行業已經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十三五”我國模具工業將以做強為主線,以行業骨干企業為依托,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科學發展,加快信息化進程和轉型升級步伐,繼續實施項目帶動和出口帶動戰略,進一步提高模具生產的信息化、標準化、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水平,促使企業管理、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生產效益等方面都有顯著進步。
“十三五”是我國經濟換擋和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模具行業實現由大轉強的重要階段。
進步與差距并存
“十二五”期間,我國模具行業取得一系列成績。
行業經濟運行實現連年穩中有進。2015年模具行業的經濟增長為5.1%,銷售總額達到1718億元。“十二五”期間,我國模具行業銷售額達到1740億元左右,出口40億美元,完成了模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
行業骨干企業隊伍成長壯大。目前,我國模具生產企業約為3萬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產值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模具企業約有5000家,其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超過300家,以模具制造為主業的上市公司達到33家(“十二五”期間增加18家)。
行業的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模具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比“十一五”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以模具技術為中心的產業鏈延伸優化了模具行業的技術結構和產業結構,模具行業延伸至產品制造得到了快速發展。
在技術進步方面,我國模具行業的研發體系日趨完善,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此外,我國模具行業以市場為中心的集聚生產和集群發展模式進一步確立,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模具產業集聚區的競爭力進一步得到提高,武漢—長沙和成(成都)—渝(重慶)兩個新的模具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模具產能占到全國的90%以上,模具人才培養也有了較快發展。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模具生產大國與貿易大國,但與制造業轉型升級對模具的需求,以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首先,轉型升級的步伐不夠快。我國模具制造業在由單純提供模具產品向提供零件成形工藝與裝備(含模具)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的轉變,以及由注重產能增加向關注提高產品品質、經濟效益和企業品牌建設轉變等方面能力不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模具行業的結構優化步履緩慢。目前,模具行業的產能形成雖受模具用戶產業發展的拉動,但又往往滯后于模具用戶產業的發展變化。這就造成增長速度減緩的產業所需的模具產能過剩,而發展速度較快的新興產業所需的模具產能不足。此外,模具工業體系欠完善,基礎需要夯實。
其次,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水平科研成果數量少。我國模具行業技術創新模式單一,主要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數量也較少,原始創新的能力更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較少。同時,模具行業的創新體制不健全,具備技術創新主體能力的企業還較少,國產管理軟件及國外軟件的應用和二次開發水平也比較低。
再次,在我國模具“由大轉強”進程中,高素質的經營管理、開發設計、操作技能、投資管理和對外貿易人才資源明顯不足,成為制約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我國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人才發展落后于模具行業發展的需要。
機遇與挑戰的博弈
“十三五”期間,我國模具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十三五”期間,國內產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降耗減排將是制造業最主要的發展方式,作為為制造業提供工藝裝備的模具行業,我國國內模具市場的前景良好。其中,以汽車等交通工具為主要代表的移動裝備產業,以家電、消費電子和塑料制品為主要代表的輕工產業,以通訊終端、網絡終端為代表的IT產品,以儀器儀表、電機電器、集成電路為主要代表的機電裝備和基礎元器件產業,以及建材家居產業等模具大用戶行業快速發展,我國在這些行業領域都已經是世界制造大國,這一格局在未來3年~5年不會改變。這些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將為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十三五”期間,我國的高鐵列車、軌道交通列車、醫療器械行業、商用飛機、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產業的發展,也會為模具行業提供新的市場。
從國際市場形勢來看,全球經濟增長逐步復蘇對模具的需求將有所增長。我國模具在批量出口過程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性價比優勢,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譽。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激勵更多的產品制造企業到海外投資建廠,也將為我國模具出口提供新的優質市場資源。“十三五”期間,我國模具出口市場增長性較好。
與此同時,國內外環境也為我國模具產業發展帶來諸多的不利因素,我國模具工業的轉型升級和“由大轉強”也面臨著劇烈變化和嚴峻挑戰。
首先,國家對模具行業發展的支持重點有所調整,將由關注增加產能逐步轉向關注創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中高端模具市場競爭加劇。“十三五”期間,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精密、復雜、多功能模具(高檔模具)的需求會大幅提高。我國的模具企業在分享這一蛋糕的過程中,將面臨與外資企業的模具和進口模具的激烈爭奪。在爭奪“十三五”我國高檔模具市場過程中,外資模具企業的模具和進口模具優勢明顯。
再次,模具出口增長的制約因素增加。隨著制造成本上漲、貿易成本提高、技術及非技術貿易壁壘增多等不利于出口的因素的增多,我國目前單一的產品出口增長勢頭會受到抑制。同時,受我國模具企業國際化程度不高、工業發達國家海外產業鏈成熟等因素的制約,我國模具行業的資本出口(境外建廠、收購、合資等)發展速度難以在短時間內提高。
再其次,產業升級難度增加。我國模具行業絕大部分關鍵裝備,如高檔數控加工設備、測量設備和設計分析軟件等均為進口,制約著我國模具產業向技術產業鏈的延伸、向制造服務業的發展。
“工業之母”在“十三五”將華麗轉型
《模具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引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模具工業在產品精度和壽命、高檔模具自給率、國際貿易額占比、人均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方面,縮小與先進工業化國家的差距。要為我國模具工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供有利條件,使模具產品基本滿足我國汽車、電子電器、IT產品、包裝品、建材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以及醫療器械、高速軌道交通設備、船舶、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
《模具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引綱要》提出了“十三五”期間模具行業的具體發展目標。
國內市場國產模具的自配率達到90%以上,滿足用戶行業發展對模具產品的需要(2020年國內模具市場預計為2500億元),重點發展中高檔模具(在模具總量中的比例達到60%)和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模具。模具出口達到55億美元,其中中高檔模具比例提高到50%以上。
模具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家左右,上市公司達到40家左右,中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達到200個左右(其銷售額占全行業的比例達到25%),模具出口重點企業達到l00個左右。
建立模具行業企業信息化建設評價體系,提升企業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50%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實現用于模具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和經營管理的信息化技術,85%的重點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模具全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和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M(計算機輔助制造)、PDM(產品數據管理)設計生產技術,全面應用信息化技術的重點骨干企業達到75%。
大力發展大型、精密、復雜、多功能復合模具,高速多工位級進模,連續復合精沖模,子午線輪胎活絡模具和微型、特種模具。
積極發展高檔模具標準件,積極鼓勵模具基礎零部件研發生產,主要包括熱流道元件、氮氣彈簧、精確定位元件、特殊斜鍥、鈑金數控成形刃模具和智能模具測控元件等,提高我國高檔模具標準件制造能力,提升我國模具標準化制造水平。同時,在自主品牌軟件的開發與提高方面有明顯成效。
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支持建立10個左右專業設計公司、技術服務公司、成本控制咨詢公司等;在模具生產集聚地區,建成5個左右功能較為完備的行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模具行業中小企業精益研發服務平臺、模具及其零部件質量控制與檢測服務平臺、模具行業信息交流和加工協作等平臺的運行水平;培育3個~5個以云計算和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模具設計制造運營平臺。
武兵書表示,為了實現以上的發展目標,模具行業將實施六大發展戰略:推進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推動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高企業國際化程度,穩定模具出口增長;繼續實施“項目帶動”;加快模具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和建設。